疤痕組織生長超過原來傷口時稱之為蟹足腫
蟹足腫經常在外觀上造成了大多數人的困擾
蟹足腫是可以預防的嗎?又該如何治療呢?
【小學堂】說給您知

【小學堂】蟹足腫

當皮膚因外力受傷後,傷口癒合過程中因疤痕組織異常增生,本來只有小小的傷口,長出的疤痕不斷增生變得如螃蟹的腳,故稱「蟹足腫」。傷口癒合包含以下三個階段:炎症階段(3-10天),增生階段(10-14天),以及重塑成熟階段(可能維持數個月)。異常疤痕就是一直維持在增生階段,不停生長,使得疤痕持續長大,變成蟹足腫,產生的時間可長可短,但最慢通常在一年之內會生成。

 

體質及外傷是形成蟹足腫的兩大原因,其中女性略多於男性且多發生在有色人種,而最常見的部位在耳朵、下巴、頸部、胸前、腹部、肩與四肢。雖然說各個位置都有可能產生,經統計身體上半部的皮膚機率較大,尤其是在皮膚張力較大的上臂、上背、肩膀及前胸等部位。

 

蟹足腫疤痕的預防與治療

疤痕的產生似乎無可避免,更要是在受傷當下立即給予適當的防範,還不至於長成蟹足腫。一些輕微增生的疤痕經過治療後,有些人藉此可以改善到平整,若不幸疤痕增生變成蟹足腫,有下列之療方式:

  • 類固醇療法:對於蟹足腫治療是以施打皮質類固醇為主,而療程需要多久才見效,這也是因人而異,且需視傷口部位大小而定。不過,經由施打皮質類固醇後患部變小雖可預期,但因蟹足腫患部增厚度不同及針劑吸收不均,可能會出現血管擴張、皮膚變皺等狀況。通常在經過4次左右的療程,才能完全使疤痕扁平,成功率約50~80%,但仍有復發的可能。皮質類固醇被血液吸收的比例非常少,因此患者不必擔心會有月亮臉或荷爾蒙異常等副作用,即使針劑擴散到病灶周邊皮膚組織造成皮膚凹陷,多數在一段時日後便可恢復。
  • 手術切除:有蟹足腫體質者的術後疤痕也會再次形成蟹足腫,此方法是在經過其他療法無效時才會考慮,通常會搭配注射皮質類固醇或是等輔助療法,來減少復發機率。
  • 放射治療:手術後利用放射治療降低纖維母細胞的活性,減少(緩)蟹足腫的生成。
  • 冷凍療法(Cryotherapy):低溫的液態氮會讓蟹足腫內的微血管凍傷壞死,進而讓其萎縮。
  • 壓迫治療:對於範圍較小的蟹足腫效果較好。利用矽膠凝膠或矽膠貼片壓迫傷口,降低局部血液循環,減少疤痕組織的增生。

 

蟹足腫體質注意事項

  1. 接受任何皮膚相關治療及手術之前,需告知醫療人員。
  2. 受傷早期應積極診療,打針加上貼美容膠或矽膠片進行物理性壓迫,並應避免再度刺激。
  3. 避免主動製造不必要的皮膚創傷,如穿耳洞或刺青。
  4. 任何發炎性疾病都可能導致發病,長青春痘或是毛囊炎,當早期紅腫越早治療越好。
  5. 剖腹產後,傷口貼美容膠或矽膠片予以壓迫,以降低發生率。

 

圖文由 整形外科專科醫師 周治剛醫師校稿

林才民整形外科主任